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给今年的G20峰会带来了诸多新气象,许多前沿话题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下得以呈现,“绿色金融”是其中最为瞩目的之一,这个新兴的概念被纳为G20峰会重点议题。到底,这个“绿色金融”是何方神圣?凭什么登上了G20的大雅之堂?

一、绿色金融是什么?

绿色金融就是在金融活动中更多地考虑环境影响,在金融、投资、融资等多方面的决策都倾向于对环境友好、或者能减少对环境污染的项目。这个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其核心理念是将“环保的成本”用市场价格反映和衡量出来,希望用市场的手段鼓励市场参与者加入到环境保护的绿色事业中。

二、历史

说绿色金融是个“新概念”其实未必完全准确。事实上,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起,类似于绿色金融的概念,就已经伴随着人们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关注而产生了。只是最开始的时候,跟环保挂钩的金融仅仅是一个民间酝酿的思潮,尚未形成气候,更没有受到当权者的重视。其后的十多年间,金融行业本身迅猛发展,环境恶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此两大因素逐渐走到了人类话题的中心,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一拍即合”。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金融可以为环保出力,环保也可以为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各国政府的重视,是绿色金融概念得以进一步普及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许多国际会议上,环保雅俗的交易成为了政府间谈判合作的重要砝码。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和2015年的《巴黎协议》是两个最具有里程碑意义和代表性的会议文件。气候变化难题需要全球治理来解决,《巴黎协议》更明确地将环境保护的手段着眼于资金、技术支持等实际问题。

7月27日,这是一个可以让“绿色金融”概念真正载入史册的一天。这一天,《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公报》在上海发布,内文明确提出:“认识到环境挑战的紧迫性和动员绿色金融的重要性,我们(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建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根据公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将“要求研究小组识别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构和市场障碍,根据各国经验,研究如何提高金融体系动员私人资本进行绿色投资的能力”。

三、绿色金融的三个发展层次

绿色金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环境责任保险等,都可以称为绿色金融。海投君认为,绿色金融可以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也就是通过金融投钱直接支持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例如中国目前已经在推动的一些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项目。 去年12月22日,中国央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绿色金融债券,供金融机构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支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项目,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产业项目贷款。

第二个层次,是环保“反哺”金融业,人们会意识到,加强环保不仅仅只是成本,其实同时也为金融提供了盈利的空间,新能源、环保等新兴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金融机构的深度介入是有利可图的。这里的深度介入就不仅仅是贷款这么简单了,还可以是天使投资甚至收购并购,乃至直接控股。

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的层次,是环保和金融更紧密的结合,“环保成本”直接进入市场,成为金融交易的一部分。例如之前一度被热议的碳排放交易,这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问题:不同时间空间的污染效果和排放物计量,如何统一标准折算成“钱”?折算成“钱”以后又如何与交融交易市场对接?最高层次确实不容易实现。

四、绿色金融面对的困难

1、绿色金融的具体概念仍缺乏共识
绿色金融方兴未艾,内涵和外延众说纷纭亦属正常。目前,中国、孟加拉国和巴西已经在国家层面上推出了对绿色信贷的定义和指标,但上述国家确实说不上是国际金融的主流市场。绝大部分国家均尚未采纳任何一种对绿色金融或对主要绿色资产类别的定义。

 

2、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
虽然金融和环保在绿色金融的体系下,可以互有裨益,但在金融和环保两个行业之间,前者显然是更加强势的——许多金融机构并不一定需要“绿色”才能赚到大钱,但绿色产业却结结实实地需要金融行业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金融企业未必需要将环保“太当一回事”,甚至只是纯粹把“绿色金融”当作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一种方式。实际上,绿色金融的投资尚未得到充分的激励;而对高污染行业的金融投资也尚未得到充分的限制。
另外,由于大部分环境保护项目都需要长期投入才能看到效果(无论是环保效果,还是经济效应),以银行为代表的大部分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忍受超过3年的贷款和投资周期,绿色产业在金融行业的融资还是相当困难的。

 

3、各国政府财力捉襟见肘
金融企业投身绿色金融是有力无心,那么政府机构就多少显得有心无力。环保是一个技术先行的行业,技术的发展须臾离不开政府资金的支持。近年来,全球经济整体不太景气,不少国家的燃眉之急是刺激投资需求,腾不出更多的资金承担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更是捉襟见肘。

 

4、绿色金融的全球协作和执行机制未有建立
无论是环保事业,还是金融行业,都已经是一个全球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污染并不会被国界挡住,资本在全球的流通成本越来越低,资本之流动也早已突破国界的限制。于是,绿色金融便非常需要一个全球协作机制——恰恰这事目前看来还遥遥无期。
尽管G20峰会已经把绿色金融列入重要话题名单中,但是与联合国气候大会等国际平台类似,G20峰会也仍然是一个缺乏强有力执行机制的平台,也未必拥有足够多的执行能力、协同能力以及推动能力,将绿色金融在全球推广。
国际合作之难,多难在各国“同床异梦”,发达国家掌握资金和先进技术,而环境相对较好;而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和技术,但是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如何让发达国家的技术惠及发展中国家,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需要解决这个难题。

五、绿色金融的中国力量

中国在解决以上难题方面付出了努力。早在2007年,中国在绿色金融就有过尝试,包括绿色信贷、绿色IPO等。

绿色金融能进入此次G20峰会的商讨范围,也跟中国的大力推动分不开。今年1月25日,中国担任2016年G20主席国不到3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就与英格兰央行共同发起成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并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中英央行担任共同主席,秘书处工作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承担。2016年1月25日至26日,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讨论了2016年的工作目标及研究计划,以鼓励各方根据各国国情特点,深入研究如何通过绿色金融调动更多资源用于绿色投资。

中国正在努力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绿债市场,绿色债券发行量全球第一,达549亿元,占全球29.3%,全年发行量有望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全球总量相当。其次,中国计划在明年建成全国统一碳市场,很可能将超越欧盟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此外,中国也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投资,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根据《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6》,2015年中国融资额约为1105.2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总投资额超过美国,大体上相当于欧盟国家的总和。

话题:



0

推荐

海外投资笔记

海外投资笔记

1056篇文章 238天前更新

海投全球是投资即服务(IaaS)的全球资产配置平台,提供资产管理、投资顾问、投资银行等产品和服务。海投全球拥有美国的注册投资顾问,投行券商和三方支付等牌照,管理成长股票、私募信贷、风险投资、房地产等美元私募基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