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 | 陶短房 

 

这座城市被誉为“西非威尼斯”“非洲未来的香港”,而今正经历城市建设的巨变,时机与机会不断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

论世上城市之美,恐怕少有人会想到非洲。

但沿着西非海滨公路一路开进尼日利亚的拉各斯,日落时分抵达这座西部非洲最大的都市,眼前的景象使人几乎相信:这就是世上最美的城市。

 

晚高峰已过,车辆行驶在宽阔的高速路和气势恢宏的高架铁桥上,构成拉各斯的“六岛”如翡翠盘间滚动的珍珠,两侧时而是夹道棕榈,时而是一派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

 

朝近处望,商业区鳞次栉比的拉各斯岛、繁忙的港区阿瓜瓜、整洁的行政区伊科伊岛,和豪宅星罗棋布的维多利亚岛依次跃入眼帘。

 

 

远远眺望,黄星点点,一望无际,宛如缀满钻石的锦缎。夜幕下,波澜不兴的拉各斯泄湖和神秘莫测的大西洋皆处于静默中。

 

然而,在边界通关时被上至海关官员、下至挑夫的尼日利亚人敲诈,左冲右突引发的不快与尴尬却实实在在无法忽略。当夜色退去,日光降临,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现实将直接了当地铺陈开来。

 

 

 

拉各斯是座年轻的都市,1670年左右才由约鲁巴人建立,最初的作用颇不光彩,是约鲁巴人将从内陆捕捉到的豪萨人、富拉尼人等黑人卖给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和法国人的集散地。

 

1861年英国人占领了这里,并在短短百年间将这里变成西非大都市、大码头,和英国在当地的统治中心。

 

 

约鲁巴人是天生的生意人,善于捕捉商机,但他们似乎并不善于开疆拓土,历史上从未建立过大疆域的、统一的国家。

 

1914年12月1日,英国人将自己在西非占领的“北区”、“南区”两片殖民地,外加单独的拉各斯殖民区,合并组成了“行政长官公署”,这个“人造的统一殖民地”,正是今天尼日利亚联邦的雏形。

 

1954年英属尼日利亚制定了宪法,规定成立英联邦框架下的尼日利亚自治政府,下辖东区、西区、北区和首都拉各斯直辖区;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宣布独立,3年后成立了联邦共和国。

 

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年轻到各种秩序似乎还未建立。

 

拉格斯在夜幕下心旷神怡的图景,随时会在短短几秒钟内荡然无存:突然,两侧路灯,前后岛上繁星般的灯火,刹那间全部熄灭,不知过了多久,稀稀落落的灯火,才又在前方维多利亚岛上闪烁。而远处平民区那宛如缀满钻石锦缎的连片灯火,竟几乎完全在黑夜中消失了。

 

 

这并非什么意外,“只是停电而已”。拉各斯是经常会停电的;伊科伊岛和维多利亚岛这样等富人区停得稍少,近年来双休日甚至常可不间断供电,而城西、城北的贫民区则依旧把停电当作“每日点卯”的家常便饭。

 

那稀稀拉拉的灯火,是拉各斯城中中产以上家庭、商户的“标配”——汽油发电机。

 

夜幕是拉各斯最好的伪装,而停电则是一切伪装的死敌:一旦停电,拉各斯这座非洲第一大都市贫富悬殊的真相,便在一瞬间暴露无遗:哪里灯火最多,哪里就是富人区。

 

因为穷人就算弄得到汽油发电机,也舍不得油钱。

 

 

当白日降临,拉各斯的真实面貌更加无法回避。夜里看似雄伟的高架桥、高速路,布满了坑洼和裂纹,似乎已年久失修。

 

商埠区的高楼大厦看上去要新得多,但广厦间的宽街窄巷,却不时可看到坑洼和垃圾。定睛看去,新式楼宇间竟密密麻麻挤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破烂房屋、违章建筑。

这些棚户区是了解拉各斯的关键。穿过棚户区,路面没有水泥,车轮碾过,红尘满天,垃圾四散。路两侧多是马口铁皮做顶的简易房屋,由于多雨,许多房屋的铁皮顶已变成潮红色,竖着横七竖八的电视天线。

 

街边不时可看到“打零油”(将汽油装在瓶子里零卖,因为拉各斯许多穷人往往只加最少量的汽油,一旦有意外很容易中途抛锚)或卖水果、小吃的摊档。

 

如果赶上下雨,整个街区一片汪洋,污物到处飘散,根本看不清哪里是道路,这是因为大部分街道根本就没有铺设下水道。

 

有好心的中国商人,每天早上动身去“看市场”,都会带几个冻得硬邦邦的装满水塑料袋——给当地伙计和搬运工的礼物。这些人状况好的住在棚户区,其余就在市场商铺屋檐下席地而眠。这样的一袋冰可供他们在酷热的西非阳光下消暑整个白天。

 

“没有办法”。当地人谈到拉各斯的混乱,往往这样一摊手。这座城市1960年独立时只有不到50万人口,到了2006年人口普查时已达近800万,而今整个拉各斯的实际人口已经快要突破250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人口膨胀的副作用,就是市政设施永远跟不上趟。因气候关系,热带都市的基础设施需要更周到的保养维护,而这在拉各斯是几乎不存在的。

 

目前支撑这座城市的高架桥、高速路体系,是上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尼日利亚“暴富”时所修,如今几十年过去,夜幕下尚可藏污纳垢,阳光一照,自然颓态毕露。

 

 

拉各斯早已不是尼日利亚的首都:1991年行政中心北迁,去了内陆的阿布贾。然而这里仍然“聚人”,富人、穷人、外国人,仍纷纷向这里涌来。

 

“聚人”的关窍是“聚财”。拉各斯是整个西非、乃至整个撒哈拉以南、南非以北非洲最大的商埠和最火爆的市场。

 

从高档到低档的各种外来产品,包括家电、家私、时尚电子设备、手机、电脑、五花八门的纺织品,产自日本和欧洲的汽车,拉各斯都是最慷慨、消化能力最强的“大胃王”。

 

这里还是西非引领消费时尚的所在。各种曾在非洲创造销售奇迹的商品,如冰柜、诺基亚手机、西德产的高支纯棉提花布、酷似“窗帘布”,却被上层妇女用来做礼服的绣花布……追根溯源,都首先在这块神奇市场流行开来。

 

然而,几乎每一个外来商人都会向您抱怨“拉各斯的不友好”:粗放随意、动辄违规且不知违了什么规的市场管理,言而无信的约鲁巴商人,艰难的收款……从货柜到港落地起、几乎每天必有的“意外”敲诈,以及其功能不知是维持市场秩序还是破坏市场秩序的各路执法大军。这些都足以令兴冲冲赶来淘金的各国商人败兴——拉各斯从来就是个有钱有办法,没钱没王法的所在。

 

不过这一切都赶不走做生意的人潮。尽管需付出如此多代价,回报却更大:对富商们而言,拉各斯拥有周纳吞吐、包容一切的巨大胃口及整个黑非洲几乎无与伦比的支付能力。这个流量巨大、利润率高企的市场纵使积弊丛生,仍然有它的价值。

 

当然,要想在这里如鱼得水,首先要适应这个“小尼日利亚”的规矩:这里是人的丛林,讲究的是丛林的法则。

 

在拉各斯,做什么一定要快。因为从管理者到顾客,都是随时可能改变主意的。这里聚集着三大民族,几十个小民族,但要切记约鲁巴人是这座城市的缔造者和今天的主人。他们是西非最精明的商人,与他们做生意要多长个心眼才够使。

 

伊博族人会让您感到亲切,他们会炫耀自己高人一头的文化水准和“文明素养”,并不自觉流露出“我们当年阔过”的神气,和他们打交道会稍感轻松,但他们和约鲁巴人对掐时切记躲越远越好:这两个民族当年一场残酷血战的阴影还没散去,直到今天,约鲁巴人和伊博族人几乎隔三岔五就会爆发冲突。

 

至于豪萨人,一般来说是商人们最喜欢打交道的,比较规矩,回款也大方,但一旦得罪了他们,让他们忘记是很难的。况且,几年来他们和约鲁巴人之间也不太平。若想专做豪萨人生意,也可将商道从西非沿海港口一直延伸到豪萨人腹地——尼日利亚内陆大城市卡诺和梅杜古里,绕开拉各斯这个是非之地。

 

 

倘想在拉各斯舒服地常住,最重要的是在东南部几个“富人岛”租好房,并检查一下汽油发电机。买一辆结实但不必太惹眼的汽车,但不管车技多出色也尽量别自己开车。最好雇一个本地的、最好来自三大民族以外的司机,否则每次出门都会发现沿途有许多执法人员在等着罚您的款。

 

如果可能,最好托朋友雇一两个知根知底的尼日尔人看守住宅和仓库大门。不必费心他们的住处,因为他们会在你家门口露宿,即便给他们额外房钱也仍然如此。如果租了店铺,而店铺所在的市场或商厦正有当地人组织罢工,则一定要响应(也就是关门回家睡觉),否则小心玻璃。

 

倘晚上看见火光,听到爆炸声,也别大惊小怪:这多半并非什么刑事案件或恐怖袭击,而只是偷油客不小心弄爆了油管——因为炼油能力匮乏,盛产石油的尼日利亚汽油和柴油却经常短缺,“抗议燃油补贴下降”是“非洲罢工之城”拉各斯最常见的罢工理由。

 

掌握了这些注意事项,便可以尽情享受“西非威尼斯”的旖旎风情了!拉各斯是西非最现代化、最国际化的都市,拥有一切在其它现代化都市能找到的娱乐设施和项目。当然,这里治安差了一些,但倘若不缺钱,就可以活动在维多利亚岛或伊科伊岛这样的“白人区”:这里要比诸如巴黎郊区或纽约布鲁克林,更不像一座“黑人都市”。

话题:



0

推荐

海外投资笔记

海外投资笔记

1056篇文章 238天前更新

海投全球是投资即服务(IaaS)的全球资产配置平台,提供资产管理、投资顾问、投资银行等产品和服务。海投全球拥有美国的注册投资顾问,投行券商和三方支付等牌照,管理成长股票、私募信贷、风险投资、房地产等美元私募基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