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上半年,继银监会确定6 家银行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首批试点机构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于5 月26 日各自完成了“16 中誉一期”和 “16和萃一期”两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ABS)产品的簿记建档,并均于次日实现溢价发行。这是我国自08年以来发行的首批不良ABS,也标志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正式重启。


截至目前,银行间市场已成功发行四单产品,“16中誉一期”和 “16和萃一期”之后, “16和萃二期”和“16农盈一期”的发行也得到了投资人的广泛认可,总入池未偿本息和为152.34亿元,总发行金额为40.68亿元,基础资产类别涵盖对公不良贷款、信用卡不良贷款和小微不良贷款。参与机构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多家机构,投资者结构丰富,认购积极,市场发出了正向的信号。

事实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呼声由来已久,此次重启可谓是众望所归。随着市场热情的高涨,不良资产市场也涌入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和潜在关注者,其中不乏民企和外资,甚至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类概念也粉墨登台。站在银行的角度看,近年来不良资产总量和不良率不断双升,证券化的手段能够极大地丰富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有效为其减负,运用得当将成为其盘活金融存量资产的一大利器;站在宏观的层面看,中国正面临着转型迫在眉睫的时间点,若能通过证券化这一工具改善当前资源严重错配、企业升级困难的局面,中国经济迎来新的春天将指日可待;而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如今“资产荒”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不良ABS却因其你周期性以及处置成本低、可以批量处置、打通货币、资本和信贷市场等诸多优势格外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仿佛资本市场中的一股清流,引得各方投资者蠢蠢欲动。

 

“当所有人激动时,我们应变得更加谨慎。”此时,不妨让我们回归理性,静下来,具体探讨一下——『不良资产证券化』究竟是不是一块真正的蛋糕,又有谁能成功分食其中?

一、什么是『不良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被拆分为“不良资产”和“资产证券化”两个概念进行理解。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资产运营手段,资产证券化以特定的资产组合或现金流为支持,通过发行可交易证券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从而达到融资目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不断创新,已经深刻地改变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历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开始于2005年,而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期间暂停,于2012年重启。据统计,2015年,我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6032.4亿元,市场存量为7703.95亿元,占债券市场总规模的1.3%。然而,美国2015年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存量是10万亿美元,占债券市场总规模的32%,欧洲是1.77万亿美元,日本是1533亿美元。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仍然偏小,未来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参与到证券化的不良资产仅指银行的不良资产(也称银行不良债权),通俗来讲就是那些无法按时收回、甚至收不回来的贷款本金以及利息。如下表所示,随着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各主体市场上的不良资产的总量之大、不良率之高均是前所未有的。


① 数据来自银监会,统计区间为2016年第一季度,不良率包括关注类和不良类贷款。
②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对象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截至日期2016年3月。
③ 数据来自第一网贷6月1日发布的《2016年5月份全国P2P网贷行业快报》,仅针对P2P。
④ 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认为P2P行业平均不良率在13-17%之间,业内普遍认为在10%左右。

简单来说,『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不良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处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不良资产本身的非标准化程度极高,未来现金流很难预期,不良资产ABS最重要的内在逻辑在于:非标转标,用私有信息换取流动性。由于银行信贷原本是基于私有信息的融资行为,实施ABS后,要将其掌握的私有信息披露,以便投资者判断投资价值,最终形成相对标准化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实现现金回流。

二、什么样的不良资产可以被证券化?

证券化就像一把双刃剑。由于银行不良资产本身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不良资产在证券化的过程中相比一般资产需要更加审慎。

首先,在基础资产的筛选上,要符合未来现金流稳定性的要求。无论是正常的信贷资产,还是不良资产,其成功实现证券化最关键的条件就是该资产要具有可预测的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不良贷款如果没有抵押品和担保品,在未来又没有一定的现金流,这种资产几乎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证券化处理,即便是资产证券化程度很高的美国,被证券化的资产仍以具有抵押物的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资产为主。

以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例,彼时美国的储蓄贷款协会全行业(savings and loan associations, S&Ls)发生了流动性危机,美国成立了重组信托公司(RTC),对储贷款协会的不良贷款进行证券化,最后也只是把其中一部分信贷资产予以证券化,结果是RTC以政府信用担保发行300亿美元债务,并由联邦政府注资864亿美元,才从根本上解决储贷协会的不良资产。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并不是全能的,它只是不良资产处置的一种可能的路径。

相反,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一大引因就是过度证券化。从最基础的RMBS开始,美国资产证券化经历了从低风险产品向高风险产品的演变,发展出了CMO、CMBS、CDO,尤其是在2005年-2007年发行了大量的CDO,在2008年基本面急转之际,这些过度证券化的资产最终导致雷曼的倒闭以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此外,不良ABS对信息披露和科学评估定价的要求也更高。事实上,许多不良资产只是由于经济下行所致,而非其本身质量先天恶劣。在经济下行周期,资产发生贬值,违约率出现系统性、周期性的上升,随着市场对未来经济周期的预期改变,这类基础资产的定价势必也会随利率等因素发生波动,以它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也会联动。这就要求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具有较高的专业性,经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化的评级、定价后再将其推向市场。

最后一点在于不良信贷ABS的交易结构比较复杂,对应的要求就是其信息需要完备、可信度与透明度高。金融危机中,美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交易结构的复杂性,其复杂性体现在大量的“再证券化”,基础资产池中的信贷资产,或者对公贷款,通过多次打包,进入更加复杂的异质资产池以后,形成的产品可能是CDO,甚至是CDO平方等产品。与此不同,中国一直强调使用简单透明的交易结构,给投资者以充分的信息披露,告诉投资者这包资产经过现金流重整的资产它的原始的风险在哪里、原始的风险资产是什么样子,以及由谁来管理。基于这点考虑,能够被再证券化的不良信贷资产本身应是比较优质的,其资产状况、债务债权关系、法务问题都应有据可循。

综上所述,资产证券化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并不是“大包大揽”的,有必要对不良资产实施评级分类处置,未来要让它有稳定的现金流,信息完备且充分披露,经过科学的评估和定价,强化增信和风控措施,进行缜密的产品设计,才可以成功进行证券化。


经过上面的讨论,相信大家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本身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会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当今中国的必要性,以及作为投资者,我们应当如何参与其中~感谢阅读,明天继续!


 

话题:



0

推荐

海外投资笔记

海外投资笔记

1056篇文章 238天前更新

海投全球是投资即服务(IaaS)的全球资产配置平台,提供资产管理、投资顾问、投资银行等产品和服务。海投全球拥有美国的注册投资顾问,投行券商和三方支付等牌照,管理成长股票、私募信贷、风险投资、房地产等美元私募基金。

文章